云陽網訊(記者 吳迎花 王林淼)在我縣的校園里,每天那一頓熱氣騰騰的餐食,早已不是簡單的果腹之物。它像一首溫暖的詩,承載著政府對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懷,也成了他們成長路上最貼心的陪伴。

對鳳鳴小學五年級的譚茗予來說,那個平常的中午,成了一段特別的記憶。她像往常一樣走向食堂,心里還在猜今天會吃到什么。可就在踏進食堂的一瞬間,她愣住了——“這還是我熟悉的食堂嗎?”
曾經略顯陳舊的空間,如今已煥然一新。放眼望去,潔白的瓷磚墻面光可鑒人,干凈的地面一塵不染。曾經普通的塑料桌椅也已更新,平整光滑的不銹鋼餐桌與座椅整齊排列,仿佛在列隊歡迎每一個饑腸轆轆的孩子。一切都顯得那么明亮、溫暖。

懷著好奇,她又悄悄探進廚房。眼前的景象更讓她驚嘆:工作人員穿著整潔的工作服,像專業的美食工匠,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。備菜區里,翠綠的青菜、紅彤彤的西紅柿、金黃的胡蘿卜整齊排列;烹飪區里,爐火歡快地跳躍著,香氣四溢;裝盤區里,一道道菜肴精致得像藝術品,讓人不忍下口。
這一切變化的背后,是我縣將“校園餐”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的決心與行動。我縣于全市率先實施中小學食材“全縣統購、動態限價”機制,嚴格執行食材質量“雙檢測”制度,從源頭上保障食材安全。同時,依托“互聯網+明廚亮灶+AI智能識別”系統,實現對學校食堂風險的全過程監控。從規劃設計到設備更新,每個環節都經過精心打磨,建立起全鏈條、閉環式的管理體系。

環境變美了,管理規范了,菜品也迎來了大升級。曾經的兩菜一湯變成了四菜一湯,葷素搭配合理。譚茗予最愛那道紅燒肉。鮮嫩多汁的肉塊裹著醇厚的醬汁,輕輕一咬,肉質入口即化,煩惱仿佛也隨之消散。還有那清炒時蔬,綠油油的色澤讓人食欲大增,咬上一口,仿佛能嘗到陽光和雨露的味道。“現在每頓飯都像在享受美食盛宴!”鳳鳴小學的張禹菡興奮地說。

為了讓這份“盛宴”既安全又合口,我縣創新建立了“部門+學校+家長”三方共治機制,并格外尊重孩子們的“話語權”。全縣成立了178個家長監督委員會,1160名家長代表直接參與監督。譚茗予的媽媽就是其中一員。“孩子,媽媽現在可忙啦。”她常笑著說,“要和其他家長一起走進后廚,監督操作流程、品嘗菜品呢。”有一次,她看到工作人員一絲不茍地操作,食材新鮮干凈,調料擺放整齊,心里特別踏實。“孩子們在這里吃飯,我們放心。”

與此同時,在實驗中學,校長信箱成了一個溫暖的“秘密通道”。學生張伊琳有一次覺得某道菜有點咸,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一封信。沒想到,這個小小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回應——食堂悄然調整了那道菜的口味。這恰到好處的改變,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味蕾,更讓他們感到自己被深深地尊重和關愛著。

“十四五”以來,我縣堅持“把工作干到極致,把服務做成品牌”,扎實推進各項工作。在營養改善計劃方面,實現了應享盡享全覆蓋。2021年至2025年期間,累計下撥農村學前教育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膳食補助資金3.2余億元,惠及學生達37.38萬人次。同時,創新構建“1133”校園餐工作體系,著力打造陽光、營養、安全、放心“四大校餐”。2024年6月,云陽縣被評為“全國陽光校餐示范縣”,全國僅十個,而云陽是重慶唯一獲評的。
云陽報第20200806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