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板兒,來二兩早面,多放辣子!”
冬日清晨,天剛蒙蒙亮,重慶云陽縣城的街邊面館早已燈火通明。灶臺上大鍋里的骨湯咕嘟冒著熱氣,熱氣裹著面香、澆頭香,彌漫整條街巷。食客們筷子一攪,一碗熱騰騰的云陽早面下肚,山城的一天就這樣被喚醒了。
這尋常的早餐場景背后,藏著一組令人驚嘆的數字:20萬云陽面工,全國2700多個城市,近7萬家面坊和面店,占據全國鮮面市場70%份額,年現金流超過700億元。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這碗地道的早面已經香飄柬埔寨、新加坡、菲律賓等11個國家和地區,成為“一帶一路”上一抹獨特的中國味道。
一臺手搖面機,闖出一片天地
“上世紀80年代初,我們坐輪船離開云陽,肩扛背挑著100斤重的手搖面機,第一站是湖北宜昌?!痹脐柮鏄I協會會長黃兆明說起云陽面工的發展史如數家珍。那時做的還是初級版的干掛面——用報紙包、手工切,粗細長短全憑手感。
改革開放初期,因三峽工程建設,部分云陽人選擇外出謀生。一臺云陽機械廠生產的峽江牌壓面機,成了他們闖蕩世界的“敲門磚”。這群最早外出的云陽人,被親切地稱為“面一代”。他們靠著吃苦耐勞,在北京、上海、西安等大城市扎下根來,形成了中國最早的“面條游擊隊”。
“做面三年無朋友,五年不親戚?!边@是云陽面工間流傳的一句俗語,也是他們真實生活的寫照。凌晨一點起床,和面、搟面、送面,忙到早上八九點才歇口氣。正是這份堅韌,讓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。
智能升級,留住年輕人的心
時代在變,挑戰也隨之而來。許多“面一代”“面二代”不愿讓孩子再干這行,覺得“一身面灰”“三點一線”,太辛苦、不體面。
如何讓年輕人愿意接棒?云陽縣推出“云陽見面”計劃,縣委書記陳道彬說:“要讓新一代知道,家鄉人在關心他們。一根面,串起兩個云陽縣——一個在本地,一個在全國各地?!?/p>
1989年出生的宋喜就是典型的“面三代”。大學畢業后,他在銀行做了8年信貸員,2022年卻毅然辭職回鄉創業?!拔艺J可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高標準,也想做出真正讓人放心的好面?!彪m然每天只產300斤,但他的面價格高出普通面一倍,專供注重品質的客戶。
更大的變革發生在工廠里。在重慶陳大毛面業公司,全自動生產線高效運轉,和面、壓片、切條、截斷一氣呵成。小球藻面、益生元面等新品不斷上線。返鄉創業者陳紹全感慨:“過去3個人干一年,賺2萬元就算不錯?,F在靠智能設備,效率翻了幾番?!?/p>
為支持行業發展,云陽還上線了“云陽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”小程序,集交流、交易、金融服務于一體。目前注冊用戶超4000戶,累計發放貸款6.6億元,真正實現“掌上辦”代替“跑腿辦”。
標準化擦亮“金招牌”
長期以來,云陽面雖遍布全國,卻“有市無名”——很多人吃著云陽面,卻不知道它來自云陽。
轉機出現在2024年。這一年,云陽縣被授予“中國面食美食地標城市”稱號。當地順勢推出“云陽早面”標準店體系,統一門店形象、工藝流程和服務標準。
在重慶渝北區渝航路的“云陽早面”旗艦店,280平方米的空間不僅門頭統一、Logo醒目,還設有產品展示區,擺滿了云陽特產和“龍寶”“乖妹”等文創產品,講述著這座小城的文化故事。
“我們主推五款面:包面、羊雜面、牛肉面、炸醬面和小面?!币荒陜冗B開5家店的劉真說,“標準化不是千篇一律,而是讓品質更穩定、口碑更響亮?!蹦壳?,云陽早面已在北京、南京、重慶等地開設多家旗艦店,全國標準店近170家。
一碗面,串起全產業鏈
云陽早面的發展,遠不止多開幾家面館這么簡單。當地創新推行“面食+”模式,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。
“只有延伸產業鏈、提升附加值,才能實現強縣、興業、富民?!痹谶@一思路指引下,云陽建設面食專用小麥基地,夯實原料基礎;發展澆頭、調料、面條深加工;同時借力文旅,讓一碗面成為城市IP的傳播載體。
“這家面館不一樣,有文創、有恐龍形象,吃完還想再去云陽玩一趟?!痹谟灞逼炫灥辏櫩屠盍至嵝χf。如今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一碗面,認識了云陽的歷史與文化。
據云陽縣商務委黨委書記張路介紹,未來將實施“旗艦店+標準店”雙輪驅動戰略,計劃到2027年在全國開設超1000家云陽早面門店。旗艦店作為“形象窗口”和“運營中樞”,標準店則負責市場滲透與規模擴張。
中國味道,飄香“一帶一路”
在柬埔寨,董山西經營著5家面坊和面廠。談及“出海”秘訣,他說:“無論國內國外,質量是根本,創新是出路。”面對東南亞“重米輕面”的飲食習慣,他調整配方、豐富品類,用云陽傳統工藝融合當地口味,五年間成功打開市場。
“云陽面爽滑彈韌、勁道耐煮,就像云陽面工的性格一般?!标惖辣蛘f,這正是重慶城市精神在云陽的生動體現。
近年來,云陽連續三年舉辦“面食文化節”,并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中國香港等地美食節上推介云陽面,還與日本、意大利開展面食文化交流。各地設立的“云陽見面”外聯服務中心,還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。
“出海是面工新機遇,明年我們將進軍中東市場?!秉S兆明指著世界地圖,信心滿滿。
從三峽庫區的小作坊,到世界餐桌的大產業,二十萬云陽面工用雙手證明:只要守住匠心、擁抱創新,一碗普通的面條,也能香飄萬里,講好中國故事。
云陽報第20200806期
